close

  中新網株洲4月4日電 (記者 唐小晴)2007年,湖南工業城市株洲市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這一契機,吹響了株洲改革的號角。從先行先試到大膽創新,株洲探索出一條“兩型社會”建設新路,“兩型”理念深入民心,華麗轉身蛻變為國家衛生城市,成為中國各地爭相學習的榜樣。
  “打補丁”到“換新衣”
  在“一五”、“二五”期間,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是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以冶煉、化工兩大產業為主,聚集了中國五礦株冶集團、中鹽株化、華銀株電3家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等180家大小企業,建國以來累計向國家上繳利稅480多億元。
  然而,這些大型企業在做出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歷史性環境污染問題。以清水塘地區株冶、株化為代表的5家大型基礎冶煉、化工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分別占該地區的90%、98%和98%。
  株洲市委副秘書長、市兩型辦主任陳玉明說,在清水塘地區所做的許多工作,好像是一件已破爛不堪的衣服上不停地“打補丁”,只有考慮換上一件“新衣服”才能徹底改變清水塘的形象,實現株洲“兩型”戰略目標。
  因此,清水塘地區開始實施產業升級、啟動工業企業整體綠色外遷。2012年,旗濱集團正式簽約醴陵市,成為實施清水湖新城總體規劃的首家“退城進園”的示範企業,開啟綠色搬遷的大幕。
  根據規劃,旗濱集團退出後,其原有土地將作為河東湘江風光帶的一部分,進行宜居業態開發,使之成為一個重要的景觀節點。
  在此基礎上,2013年,清水塘大力推進綠色搬遷和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關停、淘汰、搬遷污染企業級生產線81家,推廣清潔能源及企業生產審核45家,落實節能減排項目50個,拆除廢舊煙囪83根。
  由此,株洲將陸續實現清水塘地區企業綠色搬遷,將其打造成國家循環經濟樣板試點區、國家級重金屬治理示範區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
  農村“變身”綠色社區
  與湘潭縣毗鄰的高塘村,是株洲市天元區最偏僻的村莊。過去,村裡道路泥濘破爛,土磚房比比皆是。尤其是村裡的幾口魚塘髒亂不堪,臭水溝、垃圾堆隨處可見。
  2009年,高塘村成為株洲“兩型”改革試點村。此後,該村的面貌漸漸發生變化,一年比一年明顯。
  在“兩型村莊”創建中,高塘社區對規劃十八路到羅家大屋入口道路全部鋪設瀝青,路兩側全部鋪設路邊石。此外,社區還對所有損壞道路進行全面維修,讓鄉村道路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容顏。
  記者3月下旬在高塘村看到,居民新購的家電中,節能產品應用率達到了100%;步行、自行車、公交車,都是居民主要出行方式;社區所有生活垃圾實現了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
  去年12月,高塘社區還成立了“兩型志願者”服務隊,目前已有在冊志願者600餘名。
  據瞭解,高塘村的變化只是天元綜合示範片的一個小縮影。按照片區“建花園”的要求,到2015年,該片區的所有單位和住戶將全部達到“兩型”示範標準。不僅如此,各縣市區也將分別劃定2平方公里的示範片。屆時,株洲到處都能找到“兩型的花園”。
  居民家中的“兩型經”
  家住株洲天元區海創明珠花園的柴卉,是當地有名的“節省”戶,家中處處體現“兩型”理念,因而被評為株洲市“兩型”家庭。
  自從外孫女上高中後,柴卉平常都和老伴在家。他們老兩口的退休工資並不低,卻十分註重節儉。但節省的同時,柴卉也很註重生活品質,時常外出度假。今年便去了咸寧、宜昌和越南。
  有人會問,如此講究生活品質的家庭,是如何做到省級“兩型”示範的呢?
  記者在柴卉家看到,浴室和廚房裡,均放著兩個裝滿水的大桶;平時不用的廣告宣傳海報,柴卉都折成盒子,用來裝生活垃圾。
  “熱水器打開後,水龍頭裡不會馬上流熱水,很多人會將水白白放掉,如用桶子將冷水裝起來,還可以另作它用。”柴卉說。
  柴卉介紹,按照她的方法還能省氣。“冬天洗碗一半時,關掉熱水器,水管裡面的熱水還能繼續流,每次大約可再放出一盆熱水,這樣比常規使用熱水器的方法,至少能省20%的天然氣。”
  除此之外,像洗衣服的水,柴卉也會留著,用來拖地,種種節約的方式在她的生活中鋪開。
  柴卉表示,勤儉節約也是“兩型”的一種模式,“這種生活方式最時尚。”
  株洲市教育系統家屬劉珊珍的家,同樣是“兩型”示範的楷模。走進她的家中,循環利用的小創意手工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如,舊衣物改造成拖把、墊座;可樂瓶鋸掉上半部,留下來做筆筒。
  “‘兩型’建設要從小事做起,需要全民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劉珊珍表示。  (原標題:湖南株洲“兩型社會”建設:從政府推動到市民自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14emaizv 的頭像
    em14emaizv

    世紀銀行原車貸款專線0800222260

    em14emai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