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張庶卓)“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展出。本次展覽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全國60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博物館、民族宗教系統等古籍收藏機構聯合舉辦。為使廣大民眾更加深入、直觀地瞭解古籍保護知識,體驗古籍傳統技藝,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還將於12月13日特別舉辦“古籍保護主題宣傳日”活動。
  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實施以來,國務院先後頒佈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古籍入選,命名16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本次特展展出了2013年公佈的“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和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16家)”名單,並通過“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展”、“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部分精品古籍實物展示”、“古籍普查重要發現展示”、“《中華再造善本》續編成果展示”四大部分全面展示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七年來所取得的突出成績。
  展覽從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古籍文獻中精選110餘部極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遺書、宋元舊拓、古代輿圖、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珍貴古籍文獻為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甲骨文作為重要出土文獻首次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展覽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8件精品,同時配以拓片和內容豐富的展板,介紹甲骨的發現、釋讀、科學發掘,並繪製“中國甲骨收藏分佈圖”、“海外甲骨收藏分佈圖”,使廣大讀者更加深入瞭解甲骨收藏、研究等情況。
  稿本作為書籍寫作的最初形態,出於著者之手,最為可信,而未刊稿本、與刻本內容相異的稿本則具有更高的版本和文獻價值,彌足珍貴。展覽選取了部分名家稿本,其中有中國第一位駐外大使郭嵩燾所著《[光緒]湘陰縣誌》稿本,經曾國藩批校,彌足珍貴;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鶴軒筆札》,收錄了其南游寶應、高郵時擔任孫蕙幕僚期間,代寫的書啟、公文、諭告等文稿。這些稀見稿本將展示許多名家學者少為人知的經歷和思想,讓讀者在政治歷史、學術思想等方面上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抄本是稿本或印本的傳抄本,流傳較少,在留存原書、校勘版本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出於名家抄寫、校訂的精抄本則尤為珍貴。此次參展的明周榮起抄周淑祜、周淑禧彩繪本《本草圖譜》,圖文並茂,相映生輝;呂無黨家抄本《明史抄略》,密行小字,剛勁有致,所記史事多為正史未收;清內府四色抄本《江流記》,是清乾隆間敕命張照制大內節戲院本,四色精寫,精妙絕倫,均是能令公眾大飽眼福的稀世珍品。
  民族古籍作為記錄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精選民族文字古籍珍品286部,涵蓋藏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彞文、滿文、東巴文、傣文、水文、古壯字、布依文等12種民族文字。其中收錄了新發現的大量藏文文獻,成為民族文字文獻的一大亮點。此次展出的九至十世紀寫本《般若波羅蜜多經》、元抄本《續密概論詮釋》、清抄本《萬年曆表》等都是藏文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托忒蒙古文抄本《江格爾擊敗殘暴古日古木之章》,是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篇章之一,也是目前新疆境內發現的唯一抄本。民族文字古籍的保護與利用,是我國各民族文化融合、共同繁榮的有力保障。
  此次特展還隆重展出了古籍普查新發現的重要古籍50餘部,這些在過去不為人知或少為人知的古籍品種或版本,是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為全國古籍工作者、學術研究者和廣大民眾帶來了眾多驚喜。展覽通過不同版本對照展出、內容深度揭示等形式,讓公眾更深入地瞭解新發現古籍,感受優秀典籍文化,理解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其中,遼寧省圖書館藏宋淳熙八年刻本《揚子法言》,填補了歷來台州本的空缺,也證明瞭唐仲友在台州刻三子的不爭事實;西藏博物館藏元至元第三帝師達瑪巴拉大都刻本《釋量論》的發現,推翻了元代未刊印藏文文獻和明代以前無藏文印刷實物的舊說,更充分說明瞭元朝中央與西藏地方政權的密切關係;四川省圖書館藏明陳洪綬刻《水滸葉子》是極負盛名的版畫傑作,乃明末初刻,形象逼真,刻繪精緻,此前一直未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明萬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刻明重修本《本草綱目》作為《本草綱目》的祖本,對中國傳統醫學乃至人類文化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前海內外共存全帙8部,我國國內只藏2部,分藏於上海圖書館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此次河南私人藏家申報的金陵本《本草綱目》是目前中國民間發現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
  展覽還特別展示了《中華再造善本》續編項目開展以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中華再造善本》項目是利用現代出版印刷技術,將現存於世的中華古籍善本複製出版,合理地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全國重點文化工程,2002年開始實施,國內外共計出版787種9129冊,以《唐宋編》、《金元編》為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2008年8月,中華再造善本續編工作正式啟動,涵蓋《明代編》、《清代編》和《少數民族文字編》三部分,截至2013年11月已完成380種595函珍稀古籍的出版工作。通過展示,使廣大讀者更直觀地接觸《中華再造善本》續編工作成果,更深刻地認識“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繼絕存真,傳本揚學,嘉惠學林,蔭及子孫的重要作用。
  12月13日“古籍保護主題宣傳日”當天,將通過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全面立體地向大眾展示古籍保護的成果和古籍在當代的作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邀請古籍修複和碑帖傳拓專家到場演示古籍修複和石碑傳拓技藝,觀眾可現場學習古籍裝幀、釘線、碑帖傳拓的基本步驟,瞭解各類古代典籍的裝幀形式和製作過程。活動還將邀請國內雕版印刷技師現場展示傳統雕版印刷技藝,觀眾可以通過觀摩和親手操作瞭解古籍印製過程。同時,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古籍普查工作人員還將現場演示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流程和全國古籍普查平臺應用,他們還將展示國家圖書館近年來建立的古籍資源數據庫,包括《甲骨世界》《碑帖菁華》《敦煌遺珍》《西夏碎金》《數字善本》《數字方志》等數據庫,這些古籍數字化建設成果將使觀眾更好地認識到珍貴典籍通過利用現代技術化身千百、服務社會的重大意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也將在當天展示《永樂大典》《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國家圖書館藏清代檔案文獻彙編》《國家圖書館藏近現代百位名人手札》等古籍整理出版成果。
  2007年,我國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開展的國家級重要文化工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啟動。經過七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古籍分級保護制度初步形成,全國古籍普查全面開展,古籍保護人才梯隊日益壯大,古籍修複、保存條件顯著改善,古籍保護相關標準和法規逐步完善,古籍保護工作逐漸走上科學化、規範化之路。
  展覽將展出至12月25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原標題: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京展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ai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